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,不是智商,而是时间管理


来源:【天津大学家教网】 日期:2021/4/14

学习时间也有“马太效应”

 

一些成绩差的同学,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。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这么觉得,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作业,还可以看点课外书,甚至小小休闲娱乐一下。

 

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绩的同学而言,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。

 

对于这种现象,我给它起了个名字,叫: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。

 

马太效应,是指强者越强、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。名字来自于《圣经·马太福音》中的一则寓言。

 

学习好的同学,看书做题很轻松,时间还剩下很多,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。

 

学习不好的同学,看书做题都很痛苦,效率低下,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,根本挤不出时间来提高自己,只能越来越痛苦。

 

于是,学习成绩的“贫富差距”越拉越大。

 

要解决这个问题,单靠挤时间是没用的。就像穷人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,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:效率。

 

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,再怎么挤也有限;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,提升空间很大。

 

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,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“抠”时间,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。

 

图片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2

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,

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

 

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,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。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,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。

 

如果你的面前放着一大堆书,你应该如何阅读?最有效率的方法,就是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,读完了再拿下一本,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,结果哪本都读不好。

 

那么,该选择哪一本呢?答案很简单:最重要的那本。

 

对第二重要的那本,坚决不看。当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,第二重要的,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。

 

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,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。

 

如果孩子今天计划要做三张试卷,语文、英语、数学各一张。那么,孩子应该先做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。

 

即使做完一张之后,因为某些事耽搁了,另外2张没做,已经做了的这一张试卷,对孩子的成绩仍然是极有帮助的。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3

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

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

 

 

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,要放弃的东西,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。更重要的是,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,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。

 

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,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。如果你孩子做完了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,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,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,因为它会给孩子加分。

 

但是,如果前面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困难,那么,去挑战这样的难题,不仅不会有结果,还是让孩子减分。因为这会让孩子没有时间去确保自己做对那些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。

 

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效率,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,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题能力。

 

所以,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孩子来讲,计划应该定得别太紧张。比如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,那么可以计划用80分钟。让时间宽裕一些,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。

 

在一天结束的时候,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,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,增强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。

 

这样循序渐进,再慢慢提高标准,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