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文学


来源:【天津大学家教网】 日期:2021/4/24
感悟花落 文/王树民
 

 

 

图片
图片

图片

 

随着最后一个节气一一谷雨的到来,也就宣告春季已进入了“暮年”阶段。春风送暖,繁花似锦的情景将越来越远,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即是花开始凋谢了,像“走马灯”似的,一拨又一拨。杏花、玉兰、桃花、樱花、海棠、碧桃、梨花、苹果花……真是应了那句“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”的俗语。

花开时节,天地是新的,空气是香的,鸟儿是浪的,就连封固了一冬的心,也像高山飞瀑,溪流涓涓,天津家教网闸起水泻般的淋漓痛快。可毕竟有开就有落,一旦开启了落英缤纷的模式,任你如何的不舍和挽留,都难以改变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局面。

对于花落现象,从古至今,不乏文人雅士亦诗亦文,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感叹和心境。北宋文学家宋祁在《落花》中写道:“坠素翻红各自伤,青楼烟雨忍相忘。将飞更作回风舞,已落犹成半面妆。沧海客归珠有泪,章台人去骨遗香。可能无意传双蝶,尽付芳心与蜜房。”在作者眼里,春的娇艳绚丽固然生动诱人,但花儿却红颜薄命,难逃夭折凋落的结局,着实令人叹惋。看似表面上在咏花落,实质上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,感情沉郁,寄托遥深。透过这样一种氛围,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凄楚的美。

 

图片

 

同样是写《落花》,唐朝的李天津家教网山甫却从另一面为人们推开了一扇心窗。“落拓东风不藉春,吹开吹谢两何因。当时曾见笑筵主,今日自为行路尘。颜色却还天上女,馨香留与世间人。”落花飘泊零落虽显凄凉,命运不济,但其品格可贵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缀着春天,无私奉献出一片芳心,即使凋谢之后,仍将袭人的芳香留给了世人。

当今社会,万花筒般,经历不同,形成对事物的感知就不尽相同,面对落花的景象,感悟也同样有异。有人叹落花似人生,心生惆怅,削弱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,像《红楼梦》里的林黛玉那样,为落花流泪,叹人生多舛,含悲葬花,将所有的希望随花一起葬送掉;有人为落花鸣不平,天真地认为美好的东西应该常盛不衰,对此自然现象大惑不解;更多的人却如同清代龚自珍那样:“落花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把落花当作是一种富有生命的物体,在为人类奉献出全部美好后,甘愿将身躯化成一种有机能量,为后来者的更加辉煌而助力。

在本人眼里:落花,俨然是一道春季中的独特风景线。

 

图片

 

客来客去都是宾,花开花落皆为景。花开的时候,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想象,从花苞初显,到含苞欲放;从三五十朵,到满园飘香,每一个阶段都是那么的令人心生羡意,醉眼芬芳。每一种花开的姿态,韵味,均是一种奇妙的享受。不论它们是花期持久,还是昙花一现,在有限的空间和时段里,带给人们的魅力和体现出来的价值却是相同的。花落的过程,同样是各领风骚,精彩纷呈。因为花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回忆,仿佛每片花瓣都怀有一个心事,不管是落在草地,还是落在水里,然后随风飞走,顺水而流,去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,寻找最好的归宿。

自古有言:落花有意流水无情。对花而言,凋落并不是一个错误,而是一个优雅潇洒的美丽。它们不叹命运的短暂,也不怨世事的无情,悠然自得地演绎着一场场浪漫与轻松。

落花无疑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升华。

从花开到花落,从日升到日落,从红颜到白发,从过去到未来,都是一种值得回味和纪念的过程。静心细想,花若不落,果实怎成?仔细观察,在每朵花儿即将凋谢的时刻,它的身后都有一个小小的果实随即诞生。花即是“母亲”,用自己的全部孕育出了新的“生命”。我们在欣赏花的鲜艳和漂亮的时候,总会有一个意愿在心里升成,那就是希望这种美丽的景色能够保持得时日更久,或许还奢侈可以长久不衰,永续芬芳。但却忽略了如果照此而行,那么再好看的花,也就失去它的价值和作用。天津家教网

花落,在一定意义上讲,它是完成自己使命后的一种释然。当其从枝头上飘逸而下的时候,绝不是常说的凄凉悲伤,而应该是满足后的义无反顾。

落花是生命轮回的一种传承和延续。

落红满路无人惜,踏作花泥透脚香。落花带着人们曾经的赞美和思念,将自己融入到芬芳的大地,用毕生精血诠释了无私奉献,悄然创造新生命的真正意涵。